亚博app国际下载-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

您现在的位置是:亚博app国际下载-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 > 广东教育 > 正文

广东教育

广东教育资源不平衡例子 -亚博app国际下载

2022-10-05广东教育576

本文目录一览:

北京超4成市民上过大学,广东仅为15.7%,造成两地差距的原因是什么?

北京超过四成的居民上过大学,而广东仅为17.5%也就是两成左右,产生这么大的差异,自己觉得这个有多方的因素在里面,比如说北京现在人口的构成有很大一部分它不是北京的原住民,然后广东人也特别的多,人口结构十分复杂。

北京现在的居民构成里面已经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居民,不是原住民的就是不是原来的老北京人,都是外来的,全国各个省份的都有,然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来到了这里,但是能去北京工作,基本上文化水平都不低的,尤其是能在这安家落户的近两年更是这样了呀,近5年吧,北京的房价到底有多高你应该已经清楚的,如果你没有什么学历水平,然后你能力又不是特别突出的话,你在北京根本买不起房子,买不起房子,你自然就不能落户,不能变成北京居民。

人口结构十分复杂,但是广东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前10年的时候迎来了人口快速的增长,因为那时候南方地区有好多,它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比较多,就是国外的工厂代工的这些地方,虽然工资不是特别高,但是对于很多没有文化的人来说,吃点苦能拿到一份稳定的工资,比自己在家务农要好得多,所以很多人跑到那个地方,但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,他们就留在了那个地方。

而且北京和广东教育资源可是不一样的,北京的教育资源是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里面。排名第1位的就北上广深北京和上海是教育资源上差不太多,但是仍然是北京略胜一筹,其他的地方就更不要说了,还缺乏底蕴,所以教育资源多的情况下,同样的分数你就能上一个更好的大学,稍微低一点的分数,你同样有学上自然具备文化水平的人就多了。

为什么广东的教育水平那么一般?

俺发表`1`点意见:广东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 学校一年花的钱是内地重点高中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且像这样的学校不止中山一间 广州深圳都有大把

这些钱拿来打造高中的巨无霸还不如开多两间中大 归根结底还是教育体制问题

广东教育不平衡体现在哪里

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

体现在教育设施差异大

体现在教育场景差异大

体现在教育理念的不同

穷的地方能来就行,富的地方不停补习。

广东高考一本率长期偏低,到底是为什么?

广东高考一本的录取率长期偏低,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与北京,江苏,上海等一些地区相比,广东高考的一本录取率简直低的吓人。

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广东考生的一本录取率偏低呢?是因为他们不好好学习吗?还是因为他们所做的试卷比较难?

其实都不是,广东高考一本的录取率比较低,是由广东特殊的环境所导致的。并不是有某个因素单一的引起的。

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,引起广东考生一本录取率比较低的具体原因:

原因一:考生多,一本院校少

如果我们一提到考生多,高校少。那我们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河南,山西,山东。但是实际上,广东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。
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了。中山大学,华南理工大学,暨南大学不都是响当当的名牌大学吗?

确实是这样的,但是大家不要忘了,广东省的人口也是非常多的,考生的基数依然非常大。毕竟好学校的数量是有限的,而且招生的人数也并不是特别多。

所以在广东省依然会出现,考生多,教育资源比较少的问题。虽然并不像河南,山东那样突出,但是问题依然比较严重。

原因二:教育资源分配不均

造成广东高考一本录取率比较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广东省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太均匀。

如果学过地理的,应该知道在广东地区,既有丘陵,也有平原。像广东的深圳,珠海,广州等地,是比较发达的地区。经济越发达,使得当地的教育资源越丰富。所以这里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。

而与此同时,在丘陵地区的城市,相比于沿海地区,经济就比较落后,而且交通不便,非常的封闭。这就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很难延伸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。

所以一个地区教育资源比较丰富,而另一个地区教育资源比较落后,就会使得广东省的教育分布非常不均匀。这也是造成广东高考一本录取率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小总结:

广东的考生一本录取率比较低是一个综合因素所决定的。而有些人认为,录取率低是因为试卷难度大,所造成的。实际上,这种原因并不存在。

因为放眼全国的话,你会发现全国卷的难度是比较高的。而广东卷的难度相比于全国卷来说并没有那么高。所以说,试卷难度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。

因为广东考生多,高校少。再加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。导致了广东一本录取率比较低。

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改革当中,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均衡性。提高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的教育水平!

现在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有哪些?

纵观我国1980年以来十几年间教育的发展,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,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着严重不均衡,并且 这种不均衡程度在加重。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,特别是从经济定量角度对我国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均衡性作些分 析解剖。

一、学生分布严重不均衡

1.高等学校的在校生数量相对于中等学校增长速度过快。1980~1995年,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由114.4万人增 长到290.6万,总增长速度达154%;中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由5677.8万人增长到6191.5万人,仅增长9%,其中普 通中学不仅没有增长,反而有所下降(人口因素引起),由5508.1万人下降到5371万人。高考录取率已达40%。 作为发展中国家,高等教育应重在质量,追求数量的过快增长一则挤占中小学教育经费,二则造成大学生供给 过剩,三则大材小用浪费人力资源。

2.研究生在校人数相对于高校大学生在校人数增长速度过快。1980~1995年,高校大学生在校人数增长15 4%,而研究生在校人数却增长了6倍以上(即使扣除在职人员考研,结论也依然成立)。作为发展中国家,本来 大学生就已经相对偏多(只能表现为大材小用,技工技师缺乏),而研究生则更加相对偏多(表现为研究生干 的是大学生可以干的工作,甚至是中专生可以做的工作)。

3.低成本低投入的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仅没有增长,甚至还有下降。比如同是高等学校,培养一个大学生 的成本,广播电视大学要大大低于普通高校。但是1980~1995年,广播电视大学的在校学生人数却由67.4万下 降到54.2万。这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来说是极不正常的。

二、学科分布严重不均衡

1.高等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不同专业在校学生人数的分布严重不平衡。在普通高校中,经济学科在校学生 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重,1980年仅为3.2%,而1995年却高达14.9%(仅次于工科)。中等专业学校中,这一 比例1980年为8.6%,1995年则高达25.4%。实际上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等于需要这么多财经学科的学生。财 经学科中多数专业实际上培养的是万金油式人才,不是真正的专才。中国更需要的是农科、医科、师范、法学 的人才。但据统计,普通高校中农科在校生比重1980年为6.1%,1996年仅为3.8%;中等专业学校中这一比例19 80年为10.1%,1995年仅为5.0%。高校医科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1980年为12.2%,1995年仅为8.8%;中专医 科在校生比例1980年为18.1%,1995年仅为10.7%。高校师范在校生比例1980年高达29.5%,1993年为23.4%;中 专师范在校生比例1980年高达38.8%,1995年仅为23.3%。

2.各科课时分布严重不合理。这里以外语课程为例说明,本来外语是中间产品而非最终产品,学习外语是 为了使用。但是从使用角度看,无论12亿人口的中国怎样开放,90%以上学过外语的高中生、大学生、研究生在 其一辈子中基本用不上外语。因为,首先浩大的中文资源尚没有开发;其次由于社会分工,绝大多数人没有必 要直接使用外语,只需要译文、译著就可以了;再次,英汉机器翻译系统、多媒体系统已使得英汉转换极为方 便,不必每个人都去找原著。因此,让所有的学生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学习外语,在经济学上是绝对赔本的买卖 。不应为了培养一个运动员,而让1万个人都参加运动队。中国人现在更缺的是汉语文与数理化,而不是半生不 熟的英语。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,尽管有些片面,但仍可肯定它大体上是正确的。然而,在我国文 化教育的各门课程学习中,英语是时间最长、课时最多、负担最重的一门课。英语课从小学一直开到中学、本 科、硕士、甚至博士(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博士阶段还要学外语是我国的特产,也是对博士头衔的讽刺)。前 后总计20年,而数学(文科学生)、语文(理科学生)则仅开设10余年、历史、地理、化学、物理只有5年左右 。据对高校调查,我国非外语专业的学生,其学习外语的课时数,本科生为300,硕士生为200,博士生为150, 大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%~15%,如果将课外用于学习外语的时间考虑进去,则我国学生总学习时间的20%~30% ,都是用于学习外语。我们的学生都快要成为外语专业的学生了。不过,花费这么多时间,我国学生外语的总 体水平并不高,本科以后的阶段,即研究生、博士生阶段的外语水平提高有限。因此应尽快把外语放到中学、 小学阶段,取消大学及研究生英语课程,这样,既可以事半功倍(年纪小利于学习外语),又可以使(本科以 上)高级专业人才真正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。

三、教师分布严重不均衡

1.师生比例严重不均衡。首先,从每位教师负担的学生人数看,1995年普通高校是7.3人,中等学校是15. 9人,小学是23.3人。这是一种倒金字塔型结构。实际上,中、小学生处于未成年阶段更需要教师。作为对比, 我们看一下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师生比例。美国:大学是1:17,中学是1:12,小学是1:20 ,三者差距不大;日本:大学是1:11,中学是1:17,小学是1:20;前西德:大学是1:8.5,中学是1:14,小学是 1:18;英国:大学是1:14,小学是1:19.7;法国:中学是1:12.5,小学是1:12.1;前苏联:大学是1:11.2,小 学是1:8.3;印度:大学是1:15,中学是1:23,小学是1:61(与我国有相似之处);巴西:大学是1:12,中学是 1:14,小学是1:23。其次,从城乡对比看,我国普通中学的专职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例(1993),城镇为1:13.8, 农村则为1:16.2;普通小学的师生比例,城镇为1:20.6,农村则为1:23.1。再次,从地区对比看,农村普通中 学的师生比例较高的上海为1:5,较低的浙江为1:22.4;农村普通小学的师生比例较高的上海为1:16.9,较低的 广西为1:33.6。

2.职称结构分布严重不均衡。首先,高级职称所占比重明显偏高。以高等学校为例,教授占全部教师比重 1985年仅为1.4%,而1995年高达7.8%,有些学校高达15%;副教授占全部教师比重1985年为8.3%,而1995年高达 26.6%,有些学校高达40%。正副教授合计所占比重1985年为9.7%,而1995年高达34.3%,有些学校高达60%以上 。高级职称教师1985~1993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7.4%!难怪有人戏称教授贬值!其次,在教职员工中非教师类人 员(行政、后勤)所占比重居高不下。高等学校这一比重1985年为40%,1993年为39%,几乎没有变化。中等专 业学校这一比重1985年为44%,1993年为39%,仅仅是略有下降。再次,我国小学教师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比 重偏低,这是不合理的。因为行行出状元,关键不在于绝对水平,而在于相对水平,不管是什么单位,什么行 业,使10%的人拥有高级职称是合适的,保持这一比例是必要的。

四、财力分布严重不均衡

这里的财力是指学校所获得的经费、基建费、所占有的教学设施及创收能力。不同学校(特别是中小学) 之间财力严重不均衡是阻碍我国教育发展最严重的问题。学校内部的很多矛盾都源于此。

1.系统之间的严重不公平。我国的教育是按不同系统划分的。有教委系统的,也有各部委系统的;有部门 办的,也有地方行政组织办的;有政府办的,也有企业办的;有公办的,也有民办的;有党委系统的,也有政 府系统的,还有军队系统的。据1993年统计,普通中学专职教师中,教委系统的占83%,其他部门的占10%,集 体办的占7%;小学专业教师中,教委系统的占59%,其他部门的占6%,集体办的占35%。据估计,不同系统之间 的办学条件高低差距至少在1倍以上。这里的办学条件包括:显性的事业拨款,建设费及教学设施,人员平均工 资,隐性的各种福利(住房、医疗等)。特别是中小学,办学条件之间的差距是惊人的。比如公办与民办之间 身份地位、经济地位、创收能力极为悬殊。本来按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法,不同系统的小学与中学是不应有较 大差距的。

2.城城之间、城乡之间、乡乡之间的严重不公平。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中小学,特别是小学。其突出表现是 :进入一个所谓的重点中小学需交纳“赞助费”数万元。各个学校由于所拥有的师资水平不同,所处地理位置 不同,所占土地面积大小不同,所拥有房产及设施不同而有巨大的反差。同在一座城市,不同学校之间的经济 差距可以在数倍以上,并且常常是好的越好,差的越差。至于城乡之间的学校差距,则更悬殊。据了解,有些 乡村学校全部财产就是几间草房、几十个土桌、木凳,没有任何教学设备、教学工具。笔者曾听说在北京远郊 的一个村办小学,全校除几间土房之外,唯一的财产就是一副羽毛球拍,而这副羽毛球拍还是新分来的一个教 师捐赠的。在6500万贫困人口的落后地区,一所小学往往全部财产只有几十元。甚至在广东省,也有不少小学 仍旧是几间危旧的草房。一些乡村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仅有几十元(甚至还被拖欠)。因此,如果将城市里 的好学校与乡村里的差学校相比较,其差距要在十倍以上!笔者认为,义务教育必须破除既得利益,必须抽肥 补瘦。如果义务教育不公平,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的质量差距将会越拉越大。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网站地图